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综合新闻 > 正文 >

(四川新闻网)田孟良:当好科技“特派员” 助力贫困山区产业扶贫

时间: 2017-05-23 点击次数:次 作者:管理员


田孟良(左一)正在向玛目都村村民做农业技术指导。

 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2日讯(记者 雷兹)一个贫困的高原山村,从最初仅靠种植土豆玉米,到现在初步形成了以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、高原特色水果示范园、“农旅结合”特色花卉示范带等为龙头的扶贫产业集群。阿坝州金川县卡拉足乡玛目都村村民的收入在日渐增加,这一切的改变,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带动者,他就是“扶贫先锋”、四川农业大学博导田孟良。

 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农业专家,近年来,田孟良不停奔走在扶贫路上,他的汽车里程表显示,2年多来他开车跑了20多万公里,他的扶贫脚步踏遍了四川四大连片贫困地区。从小生长在阿坝州若尔盖县的田孟良,从一个教师家庭中慢慢成长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,田孟良觉得,把自己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大的社会责任,因此,“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”成为他最喜欢的一句话。

  扶贫脚步踏遍各大山区 2年开车跑了20多万公里

  如何解决农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这是田孟良的目标,也是他的心愿。作为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、中药材专家,田孟良的另一个特殊身份是“扶贫先锋”。汽车里程表显示,2年多来,田孟良开车跑过的路程有20多万公里,他的扶贫脚步踏遍了省内四大连片贫困地区。在大小凉山的会理、布拖,在高原藏区的理塘、巴塘、色达、九龙,在乌蒙山区的雷波、马边、峨边,在秦巴山区的达川、平昌、苍溪、旺苍等地,都有过田孟良扶贫的身影。

  在阿坝州金川县卡拉足乡玛目都村,村民对田孟良评价颇高。两年前,玛目都村在当地是有名的贫困村,这个约有300多人的村子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。当地政府组织农户进行中药材种植,以图早日“脱贫摘帽”,可是没有技术支撑,实践效果不好,农户参与热情也不高,前景不甚明朗。2015年3月,田孟良来到玛目都村,让这里的农业科技脱贫看到希望。

  选择品种、整理土地、培肥地力、购买地膜、搭建遮阳网……无论是精细种植,还是田间管理,田孟良都亲自制定方案,指导实施。田孟良说,当地村民在中药材的种植过程中,从品种选择到种植技术上都存在很多问题,“很多都是新手,没有经验,作为科研工作者,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。”在深度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,田孟良对脱贫攻坚有自己的认识,他总结出了一套“产业扶贫经”,在他看来,唯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,解决贫困户“自主造血”问题,才是根本之计。

  下乡返程遇大雨 一路塌方几次与危险“擦肩”

  为了解决农民最迫切的这些问题,田孟良长时间奔走在各地山区,通常早上5、6点钟就要出发,一周休息时间很少。“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,跑起来也是一种快乐,我享受这种过程。”田孟良说,只要有地方需要,他准会出现,为此,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“路上”,自己开车常往山区跑。“痛苦并快乐着。”田孟良笑道,从2015年3月至今,他单是从成都前往金川县玛目都村的次数就超过了20次。其间,因为赶路,有几次他还与危险“擦肩”。

  2015年6月的一天,田孟良从甘孜州色达县指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中药材结束后返程,当天路过金川县,天上下起大雨。田孟良开车途中,一路遇到塌方,“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就遇到大大小小一百多处塌方,车一路走,前方不断掉石头!”田孟良回忆,因为自己跑过的地方多,因此也练就了开车的好技术,有几次石头砸下来,他都开车成功躲避。但因为塌方路段实在太多,田孟良的车还是被一块小石头砸中车顶,至今,车顶上被砸出的小坑还在。“有时候回头想想,当时情景还是有点可怕。”说到这里,田孟良笑了起来。

田孟良(右二)正在向玛目都村村民示范种植技术。

  扶贫攻坚见实效 高原山村“产业集群”规模初显

  田孟良的付出,在玛目都村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田孟良在当地推广的模式是果树下面间套种中药材,他说,在梨树桃树下套种中药材,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能热能和土壤资源。“种植的药材本身价值很高,与间套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互补,形成立体种植,能达到高效农业效果。”田孟良说,这种果药间套种的模式,还被他大量运用到川西高原和成都平原等地的农业技术指导中。

  除此之外,在玛目都村,田孟良通过技术指导,帮助当地建立起“农旅结合”特色花卉示范带。田孟良说,玛目都村虽然是一个贫困村,但那里风景优美,除了果树外,他所指导种植的药材也有一定的观赏性,因此,玛目都村借此打造了农业观光点。在原有的中药材品种基础上,田孟良团队又引进了药用百合和一些能开花的中药材品种,因为花开得漂亮,且规模成片,因此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旅游效益。

  至此,田孟良从产业规划、技术指导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深度参与玛目都村精准扶贫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,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。该村也最终形成以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、高原特色水果示范园、“农旅结合”特色花卉示范带等为龙头的扶贫产业集群。所有的这些努力,最终都转化成一个“成果”: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。

  村民受益收入倍增 昔日贫困山村有望早日脱贫

  田孟良粗略算了一下,自从2015年他们在玛目都村搞产业带动以来,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,一些土地流转户光一年土地租金和打工所得就超过万元。田孟良说,玛目都村此前在农业方面还很传统,多种植玉米、马铃薯,村民几乎没有多余收入。该村开始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后,村民原有的一些土地流转给业主,农民从中获得租金等收益,同时,村民还可以就近在基地中打工,收入可观。为了带动贫困户,田孟良与业主约定,免费给贫困户提供果苗和药材苗,而种植的受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,“这样一来,村民的收入整体水平就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。”

  田孟良说,产业基地里的果树和药材大部分在两到三年左右就能见成效,明年,最早的一批果树就会挂果,药材也可以收获,到下半年就能实现经济效益转化,“到时候,果子和药材都能卖成钱了,村民的收入也就更高了。”

  产业有了,收入也增加了,村里的贫困户一天天在减少。田孟良说,农业产业发展形成集群后,对玛目都村的观光旅游形成有力推动,加上当地民居在逐步改善,再结合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和项目,势必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,原来的贫困山村有望早日实现脱贫“摘帽”。


 

上一篇:我校专家助力四川省就业创业专题培训

下一篇:我校与彭州市签订校市战略合作协议